根據IDC的數據,2011年我國醫療行業IT花費是146.3億元,同比增長28.9%。而2016年我國醫療行業IT花費市場規模將達339.9億元。
實際上,將IT應用植入到還在不斷完善的醫療體系中,以減少醫療差錯事故,提高醫療系統的合作效率,為患者提供更好的醫療服務等,早已成為了許多國家在建設醫療保健體系投入的重要一環。
加拿大政府從2001年開始投入了16億加幣建立電子健康系統,而美國在醫療信息化的支出方面已經占到GDP的17%,奧巴馬甚至定下了在2014年美國每個市民都擁有電子病歷的目標。通過實施醫療信息化,美國的醫院工作效率也被提升了20%以上。
在中國,醫療信息化是醫療改革工作的重點之一。根據2012年8月衛生部發布的《健康中國2020戰略研究報告》顯示,衛生部也將推出611億元預算的全民電子健康系統工程。
數據顯示,2012年中國醫衛行業的IT投資規模約為190億元人民幣,較2011年同比增長25.5%。
面對如此誘人的機會,在IT巨頭IBM、戴爾、SAP、微軟、華為等公司先后進入醫療信息化領域之后,中國的小企業也不示弱。
“在我國做醫療信息化的小企業非常多,有的細分領域的市場空間相對小。如果大公司要做這些市場是要虧損的。”深圳高特佳投資集團執行合伙人、北京總部總經理郭海濤表示。
其實,國內較大的醫療信息化廠商東軟集團,其市場份額也不超過5%,整個行業極度分散。在投資人看來,中國的醫療信息化行業的特點恰如春秋戰國一樣,眾多的中小型企業如果能夠快速成長起來,“錢”途不可限量,而這也吸引了投資者的關注。
“現在,一些做醫療信息化的企業在長大之后,其服務的領域正好是那些IT巨頭想要進行合作或并購的,”維梧生技創投管理合伙人趙晉表示“這對于投資者來說,同樣是個機會”。 從事醫療信息化的無線技術與遠程醫療等業務的深圳新元素,相繼獲得了如江蘇高投、海納亞洲創投基金、鼎輝等多家機構的投資;而從事與醫療信息化相關的影像設備領域的中科美倫、德潤特數字也分別獲得了深創投與賽富基金等的投資。 “我們也投資過類似的企業”趙晉表示維梧生技創投當前正試圖把醫療服務與IT搭建起來,“先做醫療健康服務,再把IT引入進去”。
而深圳高特佳投資集團則看重遠程醫療及醫療行業信息化建設等細分領域的企業,他們投資了這一領域里的主導企業——云南山灞。
“遠程監控、設備的遠程記錄,包括醫療信息化在手機等方面的應用,在未來都還是有大量投資機會的,因為畢竟中國的專家資源還是稀少的。”郭海濤說。
醫療信息化行業火了,究竟是看的熱鬧還是賺的熱鬧? 一位業內人士認為,醫院其實是一個非常保守的市場,不但不激進而且也不是很有錢。
醫療信息化的投入已經有5-10年的歷史了,但是最近才看到這個行業的爆發增長。 “在中國,醫療信息化發展的瓶頸不在于IT而通常在于醫療”。NEA全球合伙人、中國董事總經理蔣曉冬表示,“中國許多企業在做醫療信息化這個產業時,最終無法與醫院做到有效的對接”。同時,由于各家醫院的信息化缺乏統一標準,也使得不同醫院無法實現有效的信息共享,
----科訊網